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在...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标志的事件是

A. 《北京条约》

B. 洋务运动

C. 甲午战争

D. 瓜分狂潮

 

C 【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故答案为C项。《北京条约》没有体现出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的特征,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挽救内忧外患局面进行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的表现是列强瓜分狂潮,但瓜分狂潮是因甲午战争引发的,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 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 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 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 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查看答案

(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这项条款应出自( )
A.美国1787年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查看答案

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

A. 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

B. 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

C. 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

D. 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查看答案

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A. 总统

B. 议会

C. 法院

D. 内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