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A. 宗法家族的特色
B. 以儒入法的特色
C. 同态复仇的特色
D. 严刑峻法的特色
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
A. 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 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思想
D. 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
郑人游于乡校,批评执政,有然明者建议子产(郑子产,郑国卿)毀掉乡校。子产说:“何为?夫人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毀之?”郑子产
A.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重视民意和與论
C. 有意加强中央集权
D. 具有早期民权观念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所谓“王道”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对“王道”理解正确的是
A. 孟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
B. 孟子主张“为政以德”
C. 孟子的仁政理想最终指向“王道”
D. 以武力、刑法、权势统治天下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战争名称 | 时间 | 发动国家 | 战争的结果 (签订的条约) | 战争的影响 |
鸦片战争 | ① | 英国 | 《南京条约》 | ②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0年 | ③ |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
④ | 1894~1895年 | 日本 | ⑤ | 中国半殖民地化深度大大加深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 1901年 |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 《辛丑条约》 | ⑥ |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请任意例举三项。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请为上述表格拟定一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