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讲到:“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

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讲到:“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此论表明梁漱溟

A. 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

B. 反击当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C. 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

D. 其思想与“中体西用”大致相当

 

C 【解析】根据“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表明梁漱溟所要复兴的是儒家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C正确;材料“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表明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说法不妥,不能表明他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排除A;材料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梁漱溟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没有涉及“西用”,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适曾说:“我曾向我的(《新青年》)同事们建议,我们这个文化运动既然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就应撇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文化”基础。”此建议

A. 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真谛

B. 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 试图将运动限定在思想层面

D. 旨在促成文学革命的开展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了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A. 这是中体西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 清朝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 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查看答案

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向日本派出近代中国第一个驻日外交使团,黄遵宪为参赞随团赴日。十年后创作完成《日本国志》,该书刊行后更多地是受到日本人的关注,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从而名满海内。这反映了

A. 国人真正意识到了落后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国人认同君主立宪制

D. 洋务运动的破产

 

查看答案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洋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

A. 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 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

C. “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 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查看答案

爱迪生发明了每次只能一个人观看的“活动视镜”,并在美国注册了专利,但不愿多缴交费用以将专利权扩展到欧洲。卢米埃尔兄弟等人改进了此技术,可供许多人同时观看的电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这说明

A. 欧洲科学技术水平逐渐赶超美国    B. 美国的专利制度尚未完善

C. 对行业前景的判断影响技术发展    D. 专利保护促进了技术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