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对中国风(Chin...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对中国风(Chinoiserie)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欧洲人如醉如痴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那时,中国的商品、书法、绘画争着买;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丝绸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男女老少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国皮影;国王的王后养金鱼,大臣的夫人乘轿子;阔人在私家花园的中国式亭子里闲聊,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做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及莱布尼茨《中国近事》

材料二 法国的皮埃尔·索拉内特于1783年发表的《1774—1781年东印度和中国之行》说孔子思想也不过是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梦幻、格言警句和古老的童话与一点点哲理糅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某学者有如下论述:1789年以后中国的威望黯然失色,除去欧洲新的社会结构使中国思想在政治上变得无用这一事实之外,还找不到其他解释。其中之一是19世纪中国已不是18世纪的中国了……。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文明的巨大进展,它现在开始是在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上运动着。                       

——摘编自《康乾盛世的历史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欧洲兴起“中国风”的原因并概括其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并谈谈你对此变化的认识。

 

(1)原因:中国国力强盛。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推动。迎合了当时欧洲各个阶层的需要。欧洲社会转型的需要 表现:物质:瓷器、茶叶、丝绸。 思想:儒家学说等。艺术:书法、绘画、园林等。 (2)变化:由狂热追求到对19世纪欧洲文明具有无比的优越感,否定中国传统文明。 认识: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是逐步深入的,有其自身认知的局限性。西方学者根据个人的立场或为了自己的学说而对儒学进行评价,看法是片面的。西方人对东方的了解与西方自身所处的时代有关。西方世界对儒学的看法与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关。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也离不开我们中国人积极地发展壮大自己,开展自我宣传、充分运用作为大国的话语权,在交流中日臻和谐。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时间“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结合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中西方的史实可从中国国力强盛、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推动、迎合了当时欧洲各个阶层的需要、欧洲社会转型的需要等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的商品、书法、绘画争着买”“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丝绸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阔人在私家花园的中国式亭子里闲聊,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做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等信息可从物质(瓷器、茶叶、丝绸)、思想(儒家学说)、艺术(书法、绘画、园林)等方面概括其表现。 (2)第一小问,关于变化,概括材料即可,根据材料一可知西方狂热追求中国;根据材料二“令人费解的事情、梦幻、格言警句和古老的童话与一点点哲理糅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文明的巨大进展,它现在开始是在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上运动着”可知否定中国传统文明,19世纪欧洲文明具有无比的优越感。第二小问,关于“西方眼中中国形象”变化的认识,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主要是受其自身局限性、个人立场、对东方了解的程度、以及中西综合国力的对比等方面影响;另外还可从我们中国应积极发展壮大自己、宣传自己、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答。总之,紧扣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平伸开的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一个铅球,布面就会弯曲了,这时再放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弯曲的现象。材料所描述的理论

A. 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B. 推动欧洲启蒙运动进程

C.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

D. 准确预见海王星的存在

 

查看答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本质都是(  )

A.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一贯坚持把阶级斗争放在首位    D.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查看答案

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A. 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C. 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 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查看答案

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

A. 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B. 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C.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 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