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自“中国通商以来,即许各国领事自行审判,……而吾之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自“中国通商以来,即许各国领事自行审判,……而吾之法权日削。”中华法系“诸法合体,刑民不分”,其在近代受到强烈冲击。在厉行“新政”的招牌下,沈家本、伍廷芳等修律大臣主持的司法制度改革,加速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

改革始于沈家本奏呈《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诉讼程序的方案。最终程序法得以制定,有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区分,并确定了诉讼审判制度。司法机关的改革是改革重点。刑部改为法部,成为专门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监狱、执行刑罚,监督各级审判厅和高等审判厅判决的死刑案件。大理寺更名为大理院,成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下设民刑庭,并设推事和庭长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工作。大理寺还有统一解释法律的权利,其解释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效。都察院的职能得以净化,开始向现代行政监察机构靠拢。确立了“司法独立”原则,开始引入西方近代监察体系。要求各省的改革应当参照中央官制进行。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司法制度改革。

 

(1)特点:①借鉴西方司法制度,全面系统地改革,地方参照中央。②区分程序法与实体法,确定诉讼审判制度。③重点在司法机关改革,确立司法独立原则。④引入西方近代监体系。 (2)评价:①确立了中国司法的独立地位,加速了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②在清末新政背景下的司法制度改革,旨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③改革的深度有限且最终失败,但却是以后司法进步的基础。 【解析】依据材料“即许各国领事自行审判”“一系列改革诉讼程序的方案”“并确定了诉讼审判制度”“开始引入西方近代监察体系。要求各省的改革应当参照中央官制进行。”的信息逐条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中“加速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在厉行“新政”的招牌下,沈家本、伍廷芳等修律大臣主持的司法制度改革”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进一步看,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在一条线上人们努力地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不断地折腾“文化”,不断地在“西化”与“反西化”之间反复。

——摘自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太平天国、义和团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三阶段”或者“两条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对中国风(Chinoiserie)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欧洲人如醉如痴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那时,中国的商品、书法、绘画争着买;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丝绸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男女老少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国皮影;国王的王后养金鱼,大臣的夫人乘轿子;阔人在私家花园的中国式亭子里闲聊,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做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及莱布尼茨《中国近事》

材料二 法国的皮埃尔·索拉内特于1783年发表的《1774—1781年东印度和中国之行》说孔子思想也不过是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梦幻、格言警句和古老的童话与一点点哲理糅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某学者有如下论述:1789年以后中国的威望黯然失色,除去欧洲新的社会结构使中国思想在政治上变得无用这一事实之外,还找不到其他解释。其中之一是19世纪中国已不是18世纪的中国了……。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文明的巨大进展,它现在开始是在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上运动着。                       

——摘编自《康乾盛世的历史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欧洲兴起“中国风”的原因并概括其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并谈谈你对此变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水平伸开的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一个铅球,布面就会弯曲了,这时再放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弯曲的现象。材料所描述的理论

A. 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B. 推动欧洲启蒙运动进程

C.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

D. 准确预见海王星的存在

 

查看答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本质都是(  )

A.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一贯坚持把阶级斗争放在首位    D.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