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

周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

A. 都是片面的

B. 都是相对进步的

C.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有利于封建统治

 

B 【解析】试题分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相对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是进步的,秦朝实行郡县制,否定分封制,也是进步的,相对于前一个制度都是进步的。故选B。A项说法错误,对此问题的评价不能用是否片面来分析;C项说法错误,在初期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D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口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这段材材料反映了

A.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 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弱

C.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 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查看答案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查看答案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文章《封建论》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查看答案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不久,包拯改任监察御史。他提出建议:“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锢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阁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

(1)根据材料,概括包拯在监察御史任内提出的建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流芳千古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