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其要说明的是(  )

A. 良知即天理

B. 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

C. 格物以求理

D. 存天理,灭人欲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朱子”即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故排除属于陆王心学思想的A项;题目中未涉及探究“理”的途径及对“私欲”的克制,故排除C、D两项;题目中的信息“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体现了朱熹“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观念。故本题应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    )

A. 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 重视探求自然规律

C. 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 蕴涵朴素的唯物论

 

查看答案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 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

 

查看答案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 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查看答案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 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 礼乐与法制并举    D. 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