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记载,周代分封诸侯时要在祖庙举行“册命”(“册”为分封仪式上太史手持的简册,“...

据记载,周代分封诸侯时要在祖庙举行“册命”(“册”为分封仪式上太史手持的简册,“命”为写在简册上的周天子旨令)典礼,并颁布“授土授民”文告。此做法

A. 提高了所封诸侯国的政治地位

B. 在法律上强化了诸侯的隶属性

C. 有利于传承周文化的传统形式

D. 可以防止各诸侯发生争夺战争

 

B 【解析】据材料信息:“周天子通过册命将封授法典化”、“颁布“授土授民”文告,封伯禽于鲁,文告《伯禽之命》;封康叔于卫,文告《康诰》等等”,是在在法律上强化了诸侯的隶属性,选D。材料表明诸侯在政治上隶属于天子,是在凸显天子的权威,排除A;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各诸侯国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容易分裂割据,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有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拉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曾说过,“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什么是“埋性的阳光?”

(2)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的是何种政体?

(4)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  )

A. 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

B. 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

C. 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

D. 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

 

查看答案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A. 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 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 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 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查看答案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