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 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 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 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 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的“……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一姓”指皇帝,即“天下为家”,指出专制统治是维护极少数人的利益,从而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提到民主政治,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对清代制度没有产生深刻的影响,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 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B.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查看答案

《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A. “大一统”理念    B. 天人感应思想

C. 民本仁政观念    D. 封建迷信思想

 

查看答案

孔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知,两者都(    )

A. 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 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17年阎锡山任督军兼山西省省长后,开始推行以村为施政基本单位的“村本政治”,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村政改革的规章,推行“六政三事”,即水利、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等“六政”和种格花、造林、畜牧“三事”。取消村长、村副的不动产资格限制,规定“凡年龄在25岁以上……皆有资格参选”村长、村副,这调动了人们参加村政改革的积极性,有助于团结大部分人来支持村政改革。以村好坏、村治成绩的优劣以及关注村情的程度为标准,将村治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以此来鼓励和发动各村努力推行“村治”政策。规定凡“20岁以上的本村居民,均得参加村民会议(品行不端,营私舞弊及窝赌、窝盗、吸毒者,不得参加)”。由村长召集,开会时到会村民需超过半数,方可开议。制定《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并广为印发,召集村民进行讲演,宣传村政。划定村界,“村界不可轻视,村界定而人民定,地土定而收入定,以后事事皆定”。

——摘编自郭友亮《论阎锡山“村治”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1)根据材料,概括阎锡山“村治”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阎锡山“村治”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