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 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 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 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朝制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叙述的是汉武帝时期丞相权力削弱的表现,即设立内外朝制度,所以选择C项;刺史是监察地方的,排除A项;BD项不符合汉武帝时期的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 图二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C. 图三反映出民主制就是雅典人民统治    D. 三幅图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查看答案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权力迅速扩大

D.削弱了专制皇权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A.福州成为通商口岸

B.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阳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于是,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经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

——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

材料二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禁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明成祖继续“海禁”政策。永乐年间,为实施“礼治”外交,郑和七下西洋。此时,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外贸易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尚未解除“私通蕃国”的禁令。海禁使得走私贸易兴盛。隆庆元年

明穆宗取消海禁。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闭关政策正式形成。

——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相比,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