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科索沃问题已经超越了地区性问题的界...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科索沃问题已经超越了地区性问题的界限,也就是说它再是所谓的地区热点问题。这与海湾战争的性质相比更为明显,海湾战争的影响只达到地区性的范围(海湾和中东地区),并因其由美国这个强悍的单极带着脆弱的多极化打起了多国部队的战争而受制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现状的约束,而科索沃问题则是一个对世界全局有影响的问题,因为它已把中俄两个大国牵扯其内,并首次成为摆脱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约束的单极世界霸权的实验场。科索沃问题也已超过所谓“政治解决”的意义,而直接带来了国际关系整体结构的震荡和改组。

——摘编自李义虎《科索沃战争所带来的国际政治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1)同: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武力解决地区争端的表现,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都是高科技下的战争。 异:科索沃战争直接由北约发动,绕开了联合国,海湾战争打着联合国的旗帜;前者突出了单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后者是世界霸权主义与地区霸权主义的矛盾。 (2)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单极扩张的表现,使国际关系结构受到严重冲击;“人权高于主权”,突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作用,北约凌驾于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之上;北约东扩,扩大了美国对欧洲的影响。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叙述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科索沃战争与海湾战争”,然后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归纳其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可以从美国、强权政治、高科技战争的角度分析归纳,不同点从战争爆发与原因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紧扣“科索沃战争”,结合“并首次成为摆脱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约束的单极世界霸权的实验场”“政治解决”“而直接带来了国际关系整体结构的震荡和改组”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点晴】选修考题,一般均是两问,大多答案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归纳,因此在解答选考试题时,需要阅读史料,提炼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加以整理归纳,得出准确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3年3月,清政府发布“上谕”,承认“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以往“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成立商部。随后清政府颁布《公司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改订商标条例》《商部商标注册局办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1907年谕令各官署:从优奖励经营农、工、商、矿确有成效者。1908年,清延聘请日本法学博士志田钾太郎帮同编订商律。1909年完成,名曰《大清商律草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上述经济政策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孔子“之名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即孔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等。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即当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来看待、理解、诠释和评价孔子及其所言、所行、所思时,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有关孔子的观念和形象。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即孔子之为孔子,不再是一种纯个人的私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人们交流与对话、对抗与互动时共同运用的公共的符号。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不同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摘编自《孟子》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制定防治污染的法规。例如,英国的《碱业法》(1863年)、《河流防污法》(1876年)、《公共卫生(食品)法》(1907年)、《公共卫生(消烟)法》(1926年)、《水法》(1945年);美国的《港口管理法》(1888年)、《河流与港口法》(1910年)、《石油污染控制法》(1924年);日本的《矿业法》和《河川法》(1896年)、《农药取缔法》(1948年)等。

——摘编自周治军《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张与目标,简要评述这些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防治污染法规的特点,并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来维护西方世界的安全。而基辛格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却采取了通过美国与苏联的对话和合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既有国际秩序的稳定。美国这一政策的演变

A. 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世界霸权主义政策    B. 成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C. 体现了美国国力变化下外交策略的调整    D. 说明美国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30年苏联与西方国家的钢铁产量表【根据《苏联的饥荒》(1929-1934年)绘制】这一表格能够说明苏联

国别

产量(万吨)

苏联

590

美国

4140

德国

1150

英国

740

法国

940

 

 

A. 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B. 开始进行了工业化

C. 发生了很严重的饥荒

D. 工业化任务很艰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