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是 A. 禅让制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宗法制

 

D 【解析】材料说明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属于宗法制特点,故D正确;其他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台湾建省后,刘铭传在“抚番”、清赋、交通和文教等方面展开工作。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他在淡水东南的大嵙崁地方设立全台抚垦总局,下设大嵙崁、恒春、番薯寮等七个抚垦局,采取剿抚并用,开山抚番。仅台北府地区,垦辟新旧荒地多达7万余亩。刘铭传积极推广茶叶种植,在1871-1896年的26年间,台湾茶叶出口增长近12倍。刘铭传还派人到江、浙、皖等省学习植桑技术,从上海和广州引进优良蚕种,大力扶植台湾蚕桑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刘铭传还尽力在煤矿开采、樟脑出口等方面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文教方面,刘铭传在台北府设立番学,招纳当地士著头目弟子20人,聘请3名教员讲授汉文、算学、官话、台湾话和礼仪等内容。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在大稻埕设电报学堂,培养电报人才。1887年,他延请英国人布茂林为教习,教授西学;聘汉文教师教授中国经史文学。1888年,刘铭传又拟请老师教授图算、测量、制造之学。他在台湾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建省后的台湾文教事业有较大发展。

——摘编自陈跃《晚清新疆与台湾建省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对台湾开发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台湾设省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科索沃问题已经超越了地区性问题的界限,也就是说它再是所谓的地区热点问题。这与海湾战争的性质相比更为明显,海湾战争的影响只达到地区性的范围(海湾和中东地区),并因其由美国这个强悍的单极带着脆弱的多极化打起了多国部队的战争而受制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现状的约束,而科索沃问题则是一个对世界全局有影响的问题,因为它已把中俄两个大国牵扯其内,并首次成为摆脱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约束的单极世界霸权的实验场。科索沃问题也已超过所谓“政治解决”的意义,而直接带来了国际关系整体结构的震荡和改组。

——摘编自李义虎《科索沃战争所带来的国际政治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3年3月,清政府发布“上谕”,承认“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以往“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成立商部。随后清政府颁布《公司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改订商标条例》《商部商标注册局办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1907年谕令各官署:从优奖励经营农、工、商、矿确有成效者。1908年,清延聘请日本法学博士志田钾太郎帮同编订商律。1909年完成,名曰《大清商律草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上述经济政策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孔子“之名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即孔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等。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即当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来看待、理解、诠释和评价孔子及其所言、所行、所思时,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有关孔子的观念和形象。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即孔子之为孔子,不再是一种纯个人的私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人们交流与对话、对抗与互动时共同运用的公共的符号。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不同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摘编自《孟子》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制定防治污染的法规。例如,英国的《碱业法》(1863年)、《河流防污法》(1876年)、《公共卫生(食品)法》(1907年)、《公共卫生(消烟)法》(1926年)、《水法》(1945年);美国的《港口管理法》(1888年)、《河流与港口法》(1910年)、《石油污染控制法》(1924年);日本的《矿业法》和《河川法》(1896年)、《农药取缔法》(1948年)等。

——摘编自周治军《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张与目标,简要评述这些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防治污染法规的特点,并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