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末,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人民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和革命,但均告失败。阅...

19世纪末,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人民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和革命,但均告失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政治理想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简单的理念循环,从对美国式民主共和的浪漫赞许,到英国式立宪制度的实验,最后又回到美国式政治制度的建构。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走向政治制度的消解和期望的破灭。此后,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再次风起云涌,那要等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渐入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才终于找到。

——摘自刘剑君《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

材料二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虽已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占主导地位;自由、平等、民主思想,虽已为一部分人所接受,但并未为整个社会所认同。

——摘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三(康有为)是那个国难时期的新贵。他趁机组织学会,发行报纸来宣传,一时附和的人很不少。大多数并不了解他的学说,也不知道他的改革具体方案,只有少数可以说是他的忠实同志。但是他的运动盛极一时,好像全国舆论是拥护他的。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98页

(1)运用史实对材料一中划有下划线的观点加以论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爱国救亡运动和革命的结果谈谈对你的启示。

 

(1)19世纪末,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宣扬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对“美国式民主共和的浪漫赞许”(或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同盟会,宣扬三民主义,‘对美国式民主共和的浪漫赞许’”);此前,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于1898年领导了百日维新,进行“英国式立宪制度的实验”;最后,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又回到美国式政治制度的建构”。 (2)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学习西方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解析】(1)材料一中的观点主要体现出中国近代化的一系列过程,我们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入手,来一一对应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具体措施来回答,做到言之有物。 (2)本题中主要涉及到启示,我们需要从这一系列探索过程中得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因此我们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此外,在学习西方方面,我们要注意联系自身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两幅世纪之交的经济统计图表(单位:%)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综合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十月,又颁布“居养法”,规定:“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知州、通判、县令、佐验实,官为居养之,疾病者仍给医药。”“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其衣衫于常平头子钱内给造,仍免入斋之用;遗弃小儿雇人乳,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绍兴二十八年(1158),宋廷以临安、绍兴等地的“孤遗宗子、宗女、宗妇等所请钱米微薄不可赡养”,规定年15岁以上者,“每月添支钱一贯,米一石”,年14岁以下者,“减半添支”。另外,民间资助也很普遍,资助者包括部分官员、富商等,他们大多本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有时还共同出资,帮助“无所取资”的士人应举赴试。

——摘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改动)

材料二“新政”的基本思想是:联邦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应起到比以前积极得多的作用,甚至可以担负起较为公平地分配全国财富和全国收入的责任。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设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指出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老年保险以及对盲人、需抚养的儿童和其他遭遇不幸者的救济。多数美国人仍坚持地认为,公民的福利主要由公民自己解决,甚至罗斯福在签署这一法案时还不忘提醒美国公民,在防止风险和人生沉浮中,政府从来没有保证为所有人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罗斯福“新政”的革新之处在于:与进步运动的改革者不同,罗斯福建立了全国范围(而非地方政府)的福利国家体制,并且在社会项目中建立监督机制。

——摘自杨立雄《“不情愿的福利国家”与金融危机——美国福利模式解析》(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救济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宋时期救济制度和近代美国救济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美国救济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卡尔·贝克尔说: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同时他又说:历史事实会为自己说话。他强调的是历史研究

A. 应该重视史料研究

B. 是主观认识的过程

C. 兼具相对性客观性

D. 应不断提出新观点

 

查看答案

1989年11月9日晚上擅自开放柏林墙的东德卫士杰格哭了,哭声中夹杂着当机立断的欣慰和信仰崩塌的困惑。材料说明

A. 杰格对开放柏林墙的感情很复杂

B. 两个德国终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世界性成功

D. 开放柏林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查看答案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A. 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

B. 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 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 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