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1)措施:①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②开展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建设。③为配合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结果:①1937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②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权力高度集中于一党。 【解析】试题分析:问题一:材料2中给出了斯大林的部分工业化措施,如: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以重工业为中心、实行单一公有制等,联系教材,还有实行五年计划等。这些措施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苏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问题二:材料2中明确提到“计划经济”、“只允许公有制形式存在”、“一切权力集中于党”等特点,此问要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总结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 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 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查看答案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了历史小论文。下列他们立论的题目中,错误的是

A. 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B. 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C.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52年同1949年比,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0%,其中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全国职工工资平均提高70%;农民收入一般增加30%以上。”这一经济现象所产生的重大历史作用是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B.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C. 为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条件

D. 标志着“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 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 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 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 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