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杭礼静海寺,伊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四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近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4)综合上述材料,指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1)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败没落。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思想上: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经济工业化进程。社会生活: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等) 【解析】(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和材料二中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这两句话是这两段材料的关键句,并且共同说了一个事情: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说明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因此,用材料二中“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可以说明中国的落后。 (2)根据图1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图2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图3“中国就要崩溃了”三幅漫画可以看出英国对中国的丑化认为中国愚昧无知任人欺负。第二小问成因和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第三小问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与民族危机有关。 (3)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要获得发展机遇必须要获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巨大的贡献: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综合四则材料可知,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最后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溢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钢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咕代史编》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生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某报刊发表了一篇与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相关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 “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查看答案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查看答案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政府经济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在七七事变后所作的漫画《“七七”与“切切”》,图中的两人都是日本人。对下面这幅漫画的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日本人普遍反对战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