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 变法维新
B. 三民主义
C. 民主科学
D. 社会主义
孙中山在《布告国民消融意见蠲除畛域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该材料反映了
A.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
B.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
C.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
D.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人人心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 追求民主
B. 维新变法
C. 实业救国
D. 救亡图存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A. 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 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 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 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事即君主立宪制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 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 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 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C.是个理想的救国方案
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