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

等级名称

财产资格

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

500斗级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

骑士级

年收入达300麦斗

可以担任除司库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双牛级

年收入达200麦斗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

日佣级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材料三: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1)原因: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 (2)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特点:财产与政治权利相结合。 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的途径;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的 “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所有的土地都控制 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归纳。 本问中“措施” 根据所学和表格中的“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较易回答出财产等级制,“作用”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3)第一问问结合材料中“依靠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回答;第二问结合上述材料从公平公正、防止贫富差距大及逐步民主角度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用学。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向世界学习”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夷学到西学,再到新学的嬗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杨光先对康熙帝说:)皇上颁行之历,应用尧舜之历;皇上事事皆法尧舜,岂独于历法有不然哉?今南怀仁天主教之人,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法也?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矣。……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不得己》

材料二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荚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痦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三倘以为中国之法,孔子之道,足以组织吾之国家,支配吾之社会使适于今日竞争世界之生存,则不徒共和宪法为可废,……及一切新政治,新教育,无一非多事,且无一非谬误,应悉废罢,仍守旧法,以免滥费吾人之财力。万一不安本分,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則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载《新青年》1916年11月,第二卷第三号

材料四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东西学存在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造成的主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对待西学态度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持此观点的主要目的及原因。

(4)李大钊所说的“第三新文明”指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嬗变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历史展览是向民众普及历史知识,实现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某校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面对公众举办了一次历史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请指出展览一中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及本质区别。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展览二:中外史学著作

 

《史记》

《历史》

作者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记述内容

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2)据材料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展览三:东西方科技

      牛耕             蒸汽机            清朝战船        英国战船

(3)观察以上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你有哪些认识?有观众认为,上述图片展示中,最先进最核心的枝术是蒸汽机,它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结合所学,请你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该观点为中心为蒸汽机写一段解说词。

(4)

展览四中外名画欣赏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四中两幅名画,为其中一幅撰写作品简介。(内容必须包括: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不出杰出人才。以下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A.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实施211工程计划

C.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            D.提出双百方针

 

查看答案

阅读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A. “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B.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