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轼《前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

苏轼《前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语句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

A. 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 对绝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C.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 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B 【解析】材料大意为,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这体现了苏轼对绝对精神自由的向往,B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安定统一,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并不是悲观态度,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小国寡民,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对“身份等级”的理念情有独钟,对“长幼尊卑”划分得十分清楚。因此,皇位更替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作用。这样,皇位传承时斗争的激烈程度略有缓解。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 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B. 儒学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统治秩序

C. 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D. 清朝仍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查看答案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社会潮流的影响,要顺其自然。”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法,丙——道

B. 甲——儒,乙——道,丙——墨

C. 甲——墨,乙——法,丙——道

D. 甲——道,乙——墨,丙——儒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 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 提出“四月提纲”

C. 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实行《土地法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