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④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B.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C.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D.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B.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D.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家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②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霾”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顽疾。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 霾是灾难的象征
B. 君权神授
C. 自然规律
D. 天人感应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 百家争鸣
B. 三教合归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焚书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