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则材料实质上
A. 批判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 肯定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性
C. 肯定了“中学为体”的积极作用
D. 指出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 明末清初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
C.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D.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北宋契嵩有评论称: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B.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佛两教出现合流趋势
韩非子在《韩非子》中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这表明韩非子
A. 强调忠君思想
B. 具有民本思想
C. 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
D. 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
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A.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B.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