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 总体上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较为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C.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 深刻批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重视表达观念和情感,强调主观的自我表现,以上是对中国古代一种绘画形式的表述,它是
A. 文人画
B. 宫廷画
C. 风俗画
D. 山水画
《秦琅琊台石刻》:“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B.
C.
D.
1916年春,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说:“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曰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的主要目的是
A. 提倡民主思想启蒙民众
B. 倡导国民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
C. 批判国民的愚昧和落后境
D. 揭露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困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则材料实质上
A. 批判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 肯定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性
C. 肯定了“中学为体”的积极作用
D. 指出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 明末清初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
C.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D.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