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 明朝初年曾设置左右丞相统管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C 【解析】为削弱相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A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B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宋初,设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C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明朝初,沿袭元朝制度,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D项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雅典民主政体建立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民众法庭    D. 元老院

 

查看答案

《全球冷战》一书中说,“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第26届联大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凸显家国意识,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在理性的建筑构图原则中加入了艺术家的创造激情和审美装饰,建筑史开始了充满人性、向往自然、追求和谐的新篇章。

——《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的“仁之本”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徽州古村落中包含的儒家文化特性材料三中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又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按照马克思的描述,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的国家开始消亡;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及综合资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经典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要求建议明确,论述时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但从学术思想到日常生活,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其理论表现是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的提出,其代表作品则有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等。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士人了解到欧洲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特别是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论》

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士人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应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专项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士人学术研究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士人研究转向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