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等团体认为,如果能在欧洲消除贸易壁垒和增加自由贸易量的话,那么不仅可以为美国带来经济发展机会,而且会为全球资本主义的繁荣与稳定奠定基础。该委员会发表声明支持
A. 《布雷顿森林协定》
B. “欧洲复兴计划”
C.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A. 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 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C. “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 “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 地区 | 作者 | 书籍 | 记载的地理范围或评述 |
前5世纪 | 古希腊 | 希罗多德 | 《历史》 | 地中海、多瑙河、波斯地区和北方草原 |
前1世纪 | 中国 | 司马迁 | 《史记》 | 东起朝鲜,西到大夏、安息,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半 |
14世纪 | 伊斯兰 | 伊本·赫勒敦 | 《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史》 | 除伊斯兰传播地区外,周围地区不过是世界的外化而已 |
18世纪 | 法国 | 伏尔泰 | 《风教通义》 | 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 |
19世纪 | 德国 | 朗克 | 《世界历史》 | 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 |
1840年前后中国 | 中国 | 魏源 | 《海国图志》 | 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 |
——摘编于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根据两条或两条以上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住房保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为解决经济大危机困境,就住房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其中主要有:
(1)1933年6月13日,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1933年6月16日,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其中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清理贫民窟和生存房基地。
(2)1934年6月27日,通过了国民住宅法,建立住房管理署。
(3)1935年4月8日,根据紧急救济拨款法,为建设公共工程的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
(4)1937年7月22日,国会通过班克-黑德-琼斯租佃农民法,又称租赁人法,授权农业部为佃农、劳工及分成制农民提供为期40年的年息3%的购房贷款。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
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政期间“住房福利保障”方面政策调整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指出它们“政府的财政支持”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推行住房保障政策的历史作用。
铁路业的发展是19世纪欧美国家经济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的出现是由于两种需要而引起的。在企业主方面,他们明显地希望以尽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距离遥远的地方。对资本家来说,它还特别是投资场所。那些在纺织业赚了大批财富的英国人,一旦他们付过了工人的工资并把一定数量的资本再转过头来投入他们的工厂后,还保存了一部分剩余利润。他们希望从这部分利润再以体面的、牢靠的方式赚点钱。铁路投资就成了解决他们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促使全国市场进一步联结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就是19世纪末美国铁路运输的巨大发展。铁路建筑吸收了美国工业的很大一部分生产能力,并带动了各部门的加速运转。但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营运不足、成本上升、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1893年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引起铁路出现的“两种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需要”出现的历史条件。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铁路业的发展与两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1308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
材料三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想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及历史进化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
——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