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D 【解析】顾炎武只是认为王(阳明)已非儒学之正宗而未主张废除儒家思想,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顾炎武是反对王(阳明)的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顾炎武是在批判“心学”的空谈,因为王(阳明)不习六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已非儒学之正宗”足以证明顾炎武是在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 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查看答案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一观点出现于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查看答案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查看答案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先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定理

 

查看答案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 “天人感应”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