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说,中国古代某朝代某机构的官员,上面要受皇帝的气,中间要受司礼监的气,下面...

某学者说,中国古代某朝代某机构的官员,上面要受皇帝的气,中间要受司礼监的气,下面要受六部的气。这个机构是

A. 汉代的中朝

B. 唐代的三省

C. 明代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六部、司礼监”等字眼可以看出该机构是明代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机构是明代的而非汉代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机构是明代的而非唐代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机构是明代的而非清朝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

A. 选拔地方人才

B. 征收地方赋税

C. 监察地方官员

D. 管理地方行政

 

查看答案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一书中主张以圣经的历史,圣经的本身解释圣经,并批判了人民迷信圣经的想法。政治上主要有三点,每人都拥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国家产生来自于契约,民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材料二: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开导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作为一个臣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三: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问题:

(1)对比材料一,概括斯宾诺莎政治主张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政治观念?

(3)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材料三与材料二比较,试分析二者思想本质上区别。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

(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

 

查看答案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经济的发展

B. 社会环境的变化

C. 统治政策的调整

D. 主流思想的演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