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意是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①句是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天地与我同时存在,体现顺应自然,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指宇宙和大自然的法则中,包容精神与和谐之道,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④强调了德和才,是对人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排除①④,排除AB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人的生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科举的功过是非,历来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唐太宗李世民赞叹科举收罗了四海英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近代西方人则把科举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孙中山考察的结果是:“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相反的责难却更多,宋应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感慨地写道:“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康有为怒斥: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全是八股考试惹的祸!李光耀更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评价科举制度的正反两个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只要对其中一方观点进行探讨就行;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封建论》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查看答案

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职责为执行…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如何体现“民主政治”?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2)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查看答案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为侵华战争拨款的提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君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