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 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A. 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偏向
C.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D. 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 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 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 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 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王韬 B. 康有为
C. 粱启超 D. 陈独秀
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
A. 自强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新中国成立
下列四种刊物中,能体现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