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反抗外来侵略

D. 反对专制统治

 

B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是近代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探索,“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是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危亡进行的尝试,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无产阶级用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故选B;A不符合地主和无产阶级的主张,故排除A;题干中的内容不仅仅是反抗外来侵略,还有中华民族的发展这一内涵,故C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D不符合地主阶级的主张,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A.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初,中国有学者指出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人们在做出那样大的奋斗和牺牲以后,换得的竟不是当初所期待的。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下列不属于沉重的失望的是

A. 军阀混战日盛一日

B. 尊孔读经成为潮流

C. 君主专制愈演愈烈

D. 政党政治沦为工具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 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A. 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偏向

C.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D. 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 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 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 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 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