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将民权主义的内容条理化、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兴中会章程》:“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B. 《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时局宣言》:“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条约及特权”
D. 《孙中山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 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B. 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 符合当时的国情
D. 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反抗外来侵略
D. 反对专制统治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A.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二十世纪初,中国有学者指出“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人们在做出那样大的奋斗和牺牲以后,换得的竟不是当初所期待的。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下列不属于“沉重的失望”的是
A. 军阀混战日盛一日
B. 尊孔读经成为潮流
C. 君主专制愈演愈烈
D. 政党政治沦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