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A. 平...

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A.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B. 实业救国,民主共和

C. 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关键信息“富国富民”可知,题目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正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故本题选A选项。B选项不是孙中山的思想;C选项是民权主义思想;D选项是民族主义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 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 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 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 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查看答案

下列书籍或报刊中,体现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民报》         D.《新青年》

 

查看答案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将民权主义的内容条理化、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兴中会章程》:“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B. 《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时局宣言》:“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条约及特权”

D. 《孙中山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查看答案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查看答案

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 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B. 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 符合当时的国情

D. 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