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A.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解析】“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故D正确;A不对,县邑制的出现,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非完成统一;B不对,作者是打比喻,并非真的是指君臣间有宗法血缘关系;C表述绝对化,不能说消除了这种情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A. 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 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 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 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②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

③三公中的太尉负责监察百官

④汉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从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那么,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枢密使

 

查看答案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实行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井田制

D. 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表明西周时期

A. 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B. 分封制凸显中央集权

C. 分封制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D.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