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1)举措: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和朝议制度 理【解析】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掌管军务,共同对皇帝负责 (2)理【解析】 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工合作、相互制约,提高行政效率. (3)“其专在下”:地方权势过大.“其专在上”:君主专制.认识:正确处理好君主与臣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解析】(1)从“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出秦始皇的举措主要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以及朝议制度。所谓的“三权分立”主要体现在三公权力的分配问题,丞相、御史大夫以及太尉的权力分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 (2)材料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相互牵制,主要体现在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权力分布;严密体系体现在三省六部制运作的合理性,办事的效率高。 (3)材料中顾炎武的态度很明显,他认为“其专在上”的是君主专制的统治;“其专在下”的是郡县问题,也就是地方与中央的权力问题。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要认识到两大矛盾是中国古代的重中之重,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君主与宰相的关系,这样才能解决好国家事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

①屈原(原子弹);

②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A. 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抗暴自卫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其意图主要是

A. 论证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

B. 揭露日本侵犯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希望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暴自卫

D. 呼吁世界各国制止日军的侵略行径

 

查看答案

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 一•二八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查看答案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 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

B.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 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查看答案

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A.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 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D.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