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称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使人们热衷于当...

钱穆称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使人们热衷于当官……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隋朝创立的

A. 世官制度

B. 察举制度

C. 科举制度

D. 刺史制度

 

C 【解析】材料中“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是指科举制能够调动广大读书人的参政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和强化专制统治,因为科举制是较为公平,科学和合理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太祖朱元璋曾祷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最坏时,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在于

A. 政治腐败

B. 宦官专权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A. 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 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C. 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 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

 

查看答案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

A. 周朝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B. 西汉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

C. 魏晋三省制和唐朝三省六部制

D. 明朝废丞相和设内阁

 

查看答案

关于监察官员的遴选,司马光说“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受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他主张

A. 重视监察官员自身素养

B. 扩大官员的遴选范围

C. 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D. 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查看答案

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这反映了

A. 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

B. 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

C. 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

D. 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