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

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朱熹这一做法

A. 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 实现了理学的世俗化

D. 背离了传统儒学礼治思想

 

C 【解析】朱熹这一做法是把理学融入实际的社会生活,是在实现理学的世俗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一做法是实现理学的世俗化而非确立理学的统治地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做法是实现理学的世俗化而非单纯的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做法和传统儒学礼治思想是一致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 君子气节、道德自觉

 

查看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障思想上的统一

B.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 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 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查看答案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A. 文化革命运动

B. 社会变革运动

C. 思想解放运动

D. 学术交流运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在秦及西汉初年,立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裁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

——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官僚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