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白鹿洞学规》指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

《白鹿洞学规》指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由此可知,白鹿洞书院的创设精神是

A. 协助士子应举

B. 建立道德典范

C. 支持经学研究

D. 赞助社会事业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和“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说明白鹿洞书院对经学的研究是为了提升自身道德,建立道德典范。故答案为B项。根据材料中的“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说明A项错误,排除;材料主题是通过读书完善道德,对经学的研究只是手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没有涉及社会事业,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将《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创立“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官任职联系起来。这些做法有助于

A. 改造传统儒学

B. 宣扬社会教化

C. 打击豪强地主

D. 选拔实用人才

 

查看答案

《礼记》有载: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中,“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这反映的是哪一思想

A. 法家“严明法度”

B. 儒家“礼”

C. 道家“无为而治”

D. 墨家“尚同”

 

查看答案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黄宗羲

 

查看答案

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朱熹这一做法

A. 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 实现了理学的世俗化

D. 背离了传统儒学礼治思想

 

查看答案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 君子气节、道德自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