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民...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民之议矣。”下列主张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A.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B.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

D.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政教风俗,苟非尽善”“许庶民之议”,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并结合历代制度和政治得失提出众治思想,“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与这一观点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批判君主专制,但与“庶民之议”的信息不符,排除;C项提倡长幼有序,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强调社会责任,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正统儒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B.抨击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诉求

D.蕴含了近代民主、法制思想

 

查看答案

元代学者郭守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

A. 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

B. 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

C. 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

D. 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

 

查看答案

王阳明谈到佛道两家的作用时曾说:“说兼取,便不是。圣人尽性至命,何物不具,何待兼取?二氏之用,皆我之用。”这表明王阳明

A. 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为一家

B. 兼取佛道,成全圣人之学

C. 发扬佛道之学,抛弃儒学

D. 认为兼取佛道之学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

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佛学名词、术语),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说明了

A.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B. 儒学从宋代开始才具有哲学思辨色彩

C. 儒学融合了儒、道、法、阴阳诸家思想

D. 宋代儒学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产物

 

查看答案

《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挑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段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材料反映了当时

A. 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

B. 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

C. 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

D. 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