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 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 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B.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 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C. “存天理,灭人欲”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北宋中期允许高官建立家庙,民间陆续兴建家庙——祠堂以供奉其列祖列宗,南宋祠堂被纳入“家礼”的范围,元明清三代祠堂成为民间极其普遍的活动场所。这反映了
A. 等级观念淡泊
B. 君主专制的衰落
C.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
D. 理学地位的提升
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 事异则备变
B.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C.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 兼相爱,交相利。
某思想家曾说:“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这句话,体现了先秦时期某一学派的什么治国思想?
A. “以法治国”
B. “外儒内法”
C. “礼法并重”
D. “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