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近代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B. 中国人自古以来勇于接受挑战

C. 中国人在被动中抛弃懦家思想    D. 中国已在近代融合到世界中去

 

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近代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不等于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且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排除。题干强调近代中国人勇于应付内外挑战,故B项“自古以来”的说法错误,排除。中国先进人士在被动中抛弃儒家思想的说法错误,且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从中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可知,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向西方学习,融合到世界中去,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40周年的思考》

材料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也就难怪像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走向崩溃

——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地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它是非常分散的。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分裂的。可是民族国家形成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国家就可以发展,而且很快就会变得强大。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专利最早产生于16世纪,但在16和17世纪申请专利并不常见。自18世纪以来专利申请才普遍起来,变得重要了。申请专利的目的很简单,即保护一项发明,使它保持新颖。专利给予发明者约15年左右的保护期,在此期间,他的发明受到保护,其他任何人不得仿冒。

——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历史学教授罗伯特·福克斯

材料三: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创新吧,对吧。如果全是老思想,国家能崛起吗?崛起不了。思想如果都束缚住了,能创新吗?创新不了。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1)结合材料一,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崛起的背景。

(2)材料二出现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影响。(6份)

(3)结合材料三,分析美国和中国在独立后制度创新分别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漫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古代两次文化融合的分别在什么时期?各产生什么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学的新特点,并分析理学“重义轻利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 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查看答案

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