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 强烈的反清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
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 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
C.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
D. 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 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 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 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 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