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

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

 

A 【解析】“日有争论,纷坛不决”说明中书门下二个部门在政令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样做明显就调和了这两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便于行政运输的通畅,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是中枢机构调整,不涉及皇权,故A错误;唐朝多相制源于隋朝,故B错误;材料只是对于部门办公的调整,不是破坏,故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 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 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C. 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 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查看答案

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

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确立官僚政治制度

C. 努力完成全国统一    D. 实行军事上的集权

 

查看答案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筹,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查看答案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

A. 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    B. 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

C. 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    D. 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