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下图
A.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 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D. 中苏关系变化导致GDP增速波动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科目 | 内容 |
社会 | 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 |
国语 | 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 |
算术 | 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 |
音乐 | 国耻歌、义勇军歌等 |
A. 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
B. 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
C. 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D. 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
A. 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 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 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 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读下表由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
类别 | 工矿、纺织 | 铁路运输 |
数量 | 18个 | 364公里 |
投资额 | 1545.7万元 | 1250.9万元 |
A. 政府投资侧重于民用企业
B. 我国借鉴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C. 政府成为民族工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D. 政府投资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这说明唐朝时期
A. 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C. 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
D. 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
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
A.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促进了文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