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了一种与孟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它”指的是
A. 孔子的“仁”和“礼”
B. 宋明理学
C. “大一统”思想
D. 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B. 法家的严刑峻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
A. 天人感应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君权神授
D. 三纲五常
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①仁义恭俭
②“君权神授”
③“天人感应”
④“三纲五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道德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此话评论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黄宗羲
范曾国画精品“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的影响
A. 孔孟之道
B. 老庄哲学
C. 韩非思想
D. 墨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