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7月,苏联《真理报》称,毛泽东和朱徳的红军“成为中国游击运动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现象,唯有这些远离城市的红军游击队仍旧显露着他的生命力”。由此可知
A. 秋收起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得到认可
C. 中国革命急需建立正规军队
D. 毛泽东开创了武装斗争先例
1900年以后,我国思想界对“民族”及“民族主义”等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发表了大量关于“民族主义”的文章。这反映出
A. 孙中山民族主义得到传播
B.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国内的政治诉求日益趋同
D. 甲午战败激化了民族矛盾
有学者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一个“混合型”的政治体制。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在政治上
A.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民主发展的程度较低
C. 确立了议会主权政府
D. 君主与宰相共同执政
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A. 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 旨在论证《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属性
C. 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 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成文法形式确立
“古代雅典从制度上排除了超越公民群体之上的个人意志和权力,有效地防止了‘朕即国家’独裁政治的产生,”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雅典
A. 确立了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
B. 建立了由平民组成的陪审法庭
C. 全面推行了“陶片放逐法”
D. 实施了十将军轮流的抽签制度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反自秦以来将内侍人员逐步升格为正式朝官的做法,而是将已定型的国家机关的职官重新贬降为侍从。由此可知,明代
A. 阻断了内侍干涉朝政的途径
B. 改变了弱化中枢权力的方式
C. 封建首僚机构日趋臃肿膨胀
D. 强化了中央选拔官员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