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期间,公社某政论家在《公社报》上指出:“与工人、手工业者和职员一样,农民同样是资本家和特权者的可怜的奴隶。”这反映出
A. 工农力量已初步实现了联合
B. 巴黎公社开始瓦解敌对阵营
C. 公社具有建立全国政权愿望
D. 公社成员已关注到农民力量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5月,尼克松访问苏联,美苏缓和局势取得突破性进展。上述现象反映出
A. 美苏缓和不利于中美关系改善
B. 当时国际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趋势
C. 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已经形成
D. 和平对话取代了冷战对峙的方式
在1954年宪法制定时,周恩来总理指出:“我们现在的宪法草案,在全国是已经有了基础的,我们实行了三年《共同纲领》,大家在政治生活上、在实践中,体验了、认识了我们的国家制度、政治结构和人民权利这些问题。”这说明
A. 广大人民要求尽快制定宪法
B. 《共同纲领》已脱离了时代需要
C. 宪法制定已具备了人文基础
D. 人民政治权利需要宪法保障
1929年7月,苏联《真理报》称,毛泽东和朱徳的红军“成为中国游击运动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现象,唯有这些远离城市的红军游击队仍旧显露着他的生命力”。由此可知
A. 秋收起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得到认可
C. 中国革命急需建立正规军队
D. 毛泽东开创了武装斗争先例
1900年以后,我国思想界对“民族”及“民族主义”等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发表了大量关于“民族主义”的文章。这反映出
A. 孙中山民族主义得到传播
B.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国内的政治诉求日益趋同
D. 甲午战败激化了民族矛盾
有学者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一个“混合型”的政治体制。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在政治上
A.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民主发展的程度较低
C. 确立了议会主权政府
D. 君主与宰相共同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