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
A. 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 B. 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
C.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D. 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B. 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C. 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1941年,在国民政府第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这表明民盟
A. 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 B. 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
C. 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 D. 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
下面是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表(单位:亿元)。据表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A. 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 B. 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C. 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D.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材料描述的广州处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业学会。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逐步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反映了
A. 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 B. 思想解放深入了社会基层
C. 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增加 D. 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