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04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
学制 | 宗旨 | 课程 |
初等小学堂 | 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 |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 |
高等小学堂 | 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 |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 |
中学堂 | 升学和就业。 |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东语、英语或德语、法语、俄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 |
大学堂(下设分科大学) | 端正趋向,造就通才。 | 文学科大学:设中国史学、万国史学、中外地理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俄国文学、日本国文学9门。 经学科大学:…… 农科大学:设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学4门。 格致科大学:……此外还设政法科大学、医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等。 |
通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补全“大学堂”阶段“经学科大学”和“格致科大学”的课程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癸卯学制课程设置的理由。
思想和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的重大进展事例
材料二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内涵是什么?请以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加以说明。
材料三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
(3)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必须从文字档案和文字档案造成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必须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语言、符号、农村的证据、土地制度、项圈等一切其他可利用的史料,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成果和方法。同时,又要防止把自己分割成许多各行其是的“专门化”部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看出正确的一项( )
A.扩展历史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历史学家的视野
B.历史研究由个体劳动,变成了集体劳动
C.作为现代的历史学家必须把握某一时空的“总体”趋势
D.提出了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
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 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 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C. 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 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
某论文把宋明理学的产生、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三民主义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内容作为重要依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思想文化变革促进经济繁荣
B. 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
C.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D. 不同特色文化的交融发展
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