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献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 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
B. 曾经被世族门阀所控制
C. 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
D. 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A. 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
B. 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
D. 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
A. 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 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C. 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
D. 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
“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这是某学者总结的关于中国古代传统乡村的认识范式。对这种范式理解正确的是
A. “国家—宗族”二元模式强化了中央集权
B. 宗法制成为维护等级制的有力工具
C. 郡县制有利于儒家伦理道德的贯彻渗透
D. 乡绅自治有利于维护乡村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