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回答问题: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二者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着眼点: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 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 (2)“印记”:“唯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意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3)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解析】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其时代背景是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观点, 结合所需概括即可。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前者从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两个角度作答; 后者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角度组织答案。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并结合所学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的主张从“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以及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意义集合所学宗教改革影响从“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角度回答。 (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 世纪后, 西方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 进行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进行,随后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进入到了工业社会。依据所学16世纪前后西方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科技发展”角度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

A. 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B. 英国从文艺复兴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中

D. 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使中国再度回归世界时间

 

查看答案

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 民族革命,推翻满清

D.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查看答案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 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