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阅读下...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祭孔的由来》

材料二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四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中国民俗史·民国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当今,我国每年都定期组织“全球祭孔”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 原因: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建立“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学。 (2) 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 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3) 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4) 辛亥革命及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风俗习惯的改变;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5)当今祭孔有利于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宣扬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增进了解,共建和谐世界。 【解析】(1)现象:根据“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概括得出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西汉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学,儒学地位得到提高。 (2) 影响:根据“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得出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根据“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得出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根据“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得出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李雪的思想内容以及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等角度分析回答。 (3) 相似:根据所学可知,李贽跟文艺复兴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不同:根据所学可知,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 (4)根据“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可概括得出:辛亥革命及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风俗习惯的改变;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5)可以从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提高国民素质、向其他国家宣扬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和增进了解共建和谐世界等方面总结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间喜剧》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B. 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

C. 中国“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具有类似的文学手法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的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B.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查看答案

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其历史依据是

A. 毛泽东思想已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C. 毛泽东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D. 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在1922年的这段话反映了

A. 孙中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B. 孙中山要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C. 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 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

 

查看答案

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   )

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

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 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