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口迁從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改变,对下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3世纪时南北方人...

人口迁從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改变,对下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3世纪时南北方人口变化表

地区

迁徒前(万人)

迁徙后(万人)

北方

关中

240

50

南方

扬州

320

430

荆州

350

620

 

 

A. 关中人口大量迁出,导致了经济水平远远蒂后于南方

B. 扬州人口大量迁入,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

C. 荆州人口大量迁入,说明长江中游社会经济环境良好

D. 北方人口迁入南方,表明南方城市化水平更高

 

C 【解析】人口的分布和当地政治经济环境相关。我国是南宋时期实现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D;大运河是隋朝开始建立,排除B;荆州人口大量迁入,说明长江中游社会经济环境良好,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介绍,战国时代黄金已具备货币性质,于是国君对于功臣的赏赐,已不必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开始用黄金货币,赏赐百金、千金的事是常见的。当时凡官必有玺,一般的玺双是铜制的,而丞相的玺则是黄金制的。由此说明当时

A. 黄金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B. 黄金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统治者未采取抑商政策

D. 分封制度已被彻底废除

 

查看答案

读《秦朝疆域图》,解读秦朝的历史页献

 

A. 奠定了近代疆域的基础

B. 开创了南北漕运体系

C. 开启了中央集权的时代

D. 彻底解决了边患的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垄断着各种官职。王朝的官由王任命,诸侯由王册命,诸侯国的官由诸侯任命,实行的是阶级性、等级性非常明确的世官制。两汉时,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应举者按不同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九卿等策试;根据对策成绩高、低分别授官。这种选官方式尽管不尽完善,易出弊端,但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

——摘编自姜国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化浅谈》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分析作者认为它“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帝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珠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止。

——1994年8月12日英国《每日新闻报》

材料三1898年7月16日《伦敦新闻画报》日本撤离威海卫,三囡子将军为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举杯(日本人撤离威海卫后仅一天,英国海军就向清朝强行租借)

——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材料四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废省,可多遣,去年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每仿形,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1)分析材料一、二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预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指出西方的预测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